近年來,金昌市以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探索完善社區(qū)網格化管理體系,通過搭建服務平臺、創(chuàng)新制度機制,將城市基層治理延伸到“最后一米”,實現了市域社會治理由上級發(fā)力向基層發(fā)力、由封閉運行向融合發(fā)展、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的轉變。
堅持黨建引領
健全網格管理體系
金昌市按照“規(guī)模適度、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職責明確”的要求,對全市網格設置和運行情況進行梳理,將原有的1552個網格重新劃分、統(tǒng)一編碼,調整為695個,實現了“多網合一、一網治理”。推行基層黨建和網格化服務管理“雙網融合”,做到黨組織和網格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和網格長同步配備、黨建工作與網格服務同步推進,建立起了“街道黨工委—社區(qū)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城市基層網絡管理體系,為推進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充分發(fā)揮社區(qū)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按照“1+2+N”(1名網格員、2名樓棟長、N名樓口長)的模式配強網格力量,動員樓口在職黨員、“兩代表一委員”、居民黨員帶頭輪流志愿擔任樓口長,配合做好網格黨群服務、治安防控、應急處置、群防群治、城市管理等工作,基本實現部件和事件實時掌控、重點人員動態(tài)管控、安全隱患及時發(fā)現處置、矛盾糾紛及時排查化解、群眾訴求及時響應解決。
注重將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市場服務下沉到網格,把政法、公安、衛(wèi)健、城管、市場監(jiān)管等職能部門力量整合起來,以“四長五員一民警”(“四長”即網格長、樓棟長、樓口長、居民小組長,“五員”即網格員、健康咨詢員、法律咨詢員、城管員、保潔員,“一民警”即社區(qū)民警)為主體成立網格小組,明確網格小組人員職責,在小區(qū)樓口懸掛公示牌,公布姓名、聯系方式以及街道微信公眾號、樓棟微信群二維碼和監(jiān)督電話,及時高效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矛盾糾紛。
2020年以來,機構設置進一步優(yōu)化,力量配備不斷加強,金昌市構建起“黨建引領、綜治中心統(tǒng)籌、社會力量協同、網格員落實”的社會治理格局,形成了社區(qū)治理共建、資源力量共享、急事難事共議的良好局面。
搭建服務平臺
提高服務群眾水平
2023年4月9日,金川區(qū)廣州路街道寶運里社區(qū)一位居民向網格員反映,其居住的樓棟下水管道容易堵塞,居民已自行疏通下水3次,仍未徹底解決。網格員第一時間將居民反映問題通過“網格信息直通車”上報社區(qū)。
寶運里社區(qū)迅速召集相關單位、物業(yè)公司及居民代表召開協商議事會,充分了解問題癥結所在,聽取各方意見商議解決辦法。經過現場測量查看,發(fā)現下水管道堵塞是樓棟出戶管網設計不合理,下水管上翹所致。最終商定由棚改施工方專業(yè)施工人員對出戶管道進行重新鋪設,并由網格員和居民代表員進行監(jiān)督。居民群眾紛紛對處理情況表示認可與滿意。
近年來,金川區(qū)積極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平臺,依托金川區(qū)移動政務平臺建設“網格信息直通車”,構建形成以村、社區(qū)網格員為基礎,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綜治中心三級聯動綜治的網絡,同步建設電腦端平臺和手機APP,設置矛盾糾紛、社情民意、風險隱患、微城管等4個模塊,采錄信息只需2分鐘左右,實現了各類事項“隨排查隨處理隨采集”。將村、社區(qū)網格員、輔警作為信息采集基礎力量,既保證了網格員下沉網格排查問題隱患的及時性,又保證了社情民意直通直達。
按照未訴先辦、接訴即辦和分級負責、分級辦理原則,網格員能夠處理的事項第一時間處理并錄入平臺,網格員無法處理的大事難事,逐級上報村(社區(qū))、鎮(zhèn)(街道)和區(qū)綜治中心按職責分級多途徑、多渠道受理解決。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綜治中心適時激活“中心吹哨、部門報到”,信訪聯席會議,基層協商民主議事,三調聯動等應急反應機制和人大代表直通車、政協委員社情民意等訴求表達渠道,推動各類事項及時有效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qū))、大事不出鎮(zhèn)(街道)、難事不出區(qū)”。
金川區(qū)“網格信息直通車”開通運行以來,累計處置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社情民意等各類事項近9000件,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難在格中解、情在網中結”。
創(chuàng)新制度機制
提升治理效能
“有事先找網格員,辦事就在家門口”是永昌縣南壩鄉(xiāng)廣大群眾的共識。
永昌縣南壩鄉(xiāng)探索制定網格員“3558”工作法,暨“3必報”:發(fā)現安全隱患必報、發(fā)現不穩(wěn)定因素必報、發(fā)現民意或集體訴求必報;“5必到”:志愿服務必到、群眾困難病重必到、突發(fā)事件必到、鄰里糾紛必到、守望互助必到;“5必清”對所包戶基本情況必清、人員類別必清、矛盾隱患必清、服務需求必清、政策措施必清;“8必訪”:困難群眾必訪、獨居老人必訪、留守兒童必訪、殘疾人家庭必訪、復退軍人必訪、信教群眾必訪、信訪戶必訪、已脫貧戶必訪,逐步形成了“一網多能、網格共建、服務共享”的網格管理新格局。
網格員緊緊圍繞群眾身邊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積極開展政策宣講、信息傳遞、便民服務、矛盾調處、愛心幫扶等精準貼心服務。在鄉(xiāng)村清潔行動中,網格員們同村社群眾一起以“兩凈一亮”為目標,持續(xù)開展農村環(huán)境整治,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積極營造生態(tài)宜居南壩。在鄉(xiāng)村建設行動中,網格員們充分發(fā)揮“人熟地熟”的優(yōu)勢,通過進村入戶宣講動員,不斷提高村民拆舊建新的積極性,在群眾舊房搬遷、新房修建過程中主動搭把手、出份力,鄉(xiāng)村建設工作在有序推進的同時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
本著“早摸排、早發(fā)現、早化解”的工作思路,網格員們定期入戶排查,加大巡查走訪密度,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建立臺賬,成立專班、責任到人。同時,積極運用“平安金昌”“綜治E通”等信息化支撐平臺及時上報并分析研判相關信息,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落實到位、不留死角,真正使網格成為發(fā)現問題的第一哨所、化解矛盾的第一防線、聯防聯控的第一陣地。
如今,網格化管理已成為南壩鄉(xiāng)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把“鑰匙”,網格員們通過“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扮演著服務基層群眾“順風耳”“千里眼”的重要角色,使得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真正延伸到了群眾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