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3月30日發(fā)布知識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2)。報告顯示,2022年,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共受理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上訴案件6183件(其中新收4405件、舊存1778件),審結3468件,結收比為78.7%。與2021年相比,受案數量增長18%,其中新收案件數量增長1.6%,結案數量增長0.2%。
與此同時,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從其2022年審結的3468件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中選出20件典型案例予以發(fā)布,涉技術秘密案件、壟斷案件等。
更好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
報告顯示,2022年,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受理案件有侵權案件持續(xù)增長、行政案件有所下降、涉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案件占比大、審級職能作用強化四個特點。
其中,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案件1583件,占民事實體案件的53.5%,較2021年增長14.5%;技術秘密侵權案件73件,較2021年增長2.8%;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件134件,較2021年增長112.7%。
本次發(fā)布的20件典型案例中,法庭在“蜜胺”發(fā)明專利及技術秘密侵權兩案中認定各共同侵權人構成共同故意侵權并對外承擔全部連帶賠償責任,判賠總額達2.18億元。
在“YA8201”玉米植物新品種侵權兩案中,法庭從嚴、從高適用懲罰性賠償并判令出借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在“結固式錨栓”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案中,法庭以侵權人自我宣傳業(yè)績?yōu)橐罁?,全額支持專利權利人賠償主張,體現出小專利也能高判賠。
在“伸縮縫裝置”標準必要專利侵權案中,法庭重點考慮當事人過錯,全額支持權利人賠償主張。
在“油氣微生物勘探”技術秘密侵權案中,法庭認定侵權人具有明顯過錯且侵權行為直接決定商業(yè)機會,將全部獲利作為侵權獲利判賠,使侵權人得不償失,讓權利人理直氣壯。
在“彩甜糯6號”雜交玉米親本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中,法庭判令重復使用授權品種繁殖材料生產另一品種繁殖材料的生產者停止對該另一品種繁殖材料的銷售行為,有效延伸品種權保護環(huán)節(jié),為育種者提供全鏈條保護。
在“左旋奧硝唑”發(fā)明專利權無效兩案中,法庭明確化合物醫(yī)藥用途專利創(chuàng)造性判斷標準,在“氣化爐除塵裝置及系統”專利權權屬兩案中合理界定技術來源方和改進方獲得權利的基礎,準確識別創(chuàng)新,精準保護創(chuàng)新。
探索破解維權難題新路徑
報告顯示,2022年新收涉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案件1338件,占全部新收案件的30.4%,較2021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涉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yī)藥、高端裝備制造、標準必要專利、藥品專利鏈接、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新產業(yè)、新領域案件明顯增多。
在中國首例藥品專利鏈接訴訟案中,法庭針對新制度運行實踐中的新問題作出符合立法目的的法律適用指引。
在“動態(tài)密碼USB線材”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案中,法庭在涉案專利確權行政程序已啟動情況下,積極引導雙方當事人針對確權程序結果的不確定性自愿作出未來利益補償承諾,既有效推進案件審理程序,又妥善平衡當事人實體利益。
在雜交玉米植物新品種親本“W68”技術秘密侵權案中,法庭明確育種成果的商業(yè)秘密保護條件,拓展育種創(chuàng)新法律保護的新路徑。
在“楊氏金紅1號”獼猴桃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中,法庭支持并鼓勵當事人以許可使用費代替停止侵權的訴訟主張,在有效維護品種權人合法權利的同時,合理兼顧種植戶經濟利益。
在“有客多”小程序源代碼技術秘密侵權案中,法庭明確酌定技術秘密商業(yè)價值的綜合考量因素。
在“縫合器與縫合針套件”專利權及專利申請權權屬兩案中,法庭協調就關聯糾紛達成一攬子調解協議,實質性解決雙方多年多起糾紛。
報告稱,法庭切實加強知識產權與公平競爭法治保障。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huán)境。秉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樹立有利于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有利保護司法理念,以是否有利于激勵創(chuàng)新投入、保護創(chuàng)新行為、促進成果轉化為標準,作有利于權益保護的裁量,積極培育“創(chuàng)新友好”法治環(huán)境。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記者注意到,法庭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妥善審理涉及種業(yè)、醫(yī)藥、芯片、通信等高新技術和數字產業(yè)案件,加大保護力度,有效激勵高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全面加強反壟斷審判工作,不斷加大技術秘密司法保護,有效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此外,法庭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法庭全年新收案件中涉外案件占比9%,當事人均為外國主體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多,我國日益成為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yōu)選地之一。
在“蜜胺”發(fā)明專利及技術秘密侵權兩案中,法庭認定國有上市企業(yè)侵害中外合資企業(yè)和高新技術民營企業(yè)知識產權并高額判賠,體現對內資和外資企業(yè)、國有和民營企業(yè)的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在“利伐沙班”發(fā)明專利侵權行政裁決兩案中,法庭秉持嚴格解釋藥品和醫(yī)療器械行政審批例外的司法理念,依法保護外方當事人合法權益。
在“計算裝置中的活動的卡隱喻”發(fā)明專利無效案中,法庭依法審理涉蘋果和高通兩大知名跨國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案件,助力營造一流營商環(huán)境。
報告顯示,自2019年1月1日成立以來,法庭共受理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和壟斷案件13863件,審結11148件,整體結案率為80.4%。
在涉中超聯賽圖片獨家授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中,法庭明確體育賽事商業(yè)權利獨家授權中的反壟斷司法審查標準,厘清排他性民事權利行使的合法邊界,保障企業(yè)的合法經營。
在給排水公用企業(y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定交易案中,法庭依法規(guī)制隱性限定交易行為,積極回應民生關注。
在通用汽車限定最低轉售價格縱向壟斷協議后繼訴訟案中,法庭切實減輕后繼訴訟中原告舉證負擔。
在茂名混凝土企業(yè)協同行為橫向壟斷協議行政處罰案中,法庭明確反壟斷行政處罰計罰基數計算期間認定標準,促進反壟斷執(zhí)法司法標準統一,提升反壟斷執(zhí)法司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