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永昌縣水源司法所:以法為犁深耕鄉(xiāng)土沃野 基層善治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網站首頁 » 法治甘肅

金昌市永昌縣水源司法所:以法為犁深耕鄉(xiāng)土沃野 基層善治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fā)布時間:2025-02-17

在金昌市永昌縣,有片廣袤秀美的清河綠洲,暖陽鋪展在水源鎮(zhèn)的田野上,勾勒出一幅質樸的鄉(xiāng)村畫卷。金昌市永昌縣水源司法所,就靜立在這片充滿生活氣息的土地上,它是堅固的法治堡壘,是百姓的溫暖依靠。


1.jpg


多年來,水源司法所這支扎根基層的隊伍,頻繁穿梭在田間地頭,用點滴行動塑造起司法行政形象?;饧m紛時,他們解“心結”又化“法結”,讓矛盾消弭于無形;面對社區(qū)矯正對象,他們用嚴管厚愛,為迷失的靈魂指引方向;開展普法宣傳,他們懷揣熱忱,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深植于百姓心間……他們以忠誠為筆,以服務為墨,書寫著基層法治建設的動人篇章,將新時代“楓橋經驗”深深鐫刻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沃土上,贏得了地方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譽。2021年,該所榮獲“全國模范司法所”稱號。


學以致用 因材施教

普法雨露潤無聲


2.jpg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水源司法所深知法治宣傳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舉措推進法治宣傳工作提質增效。以“鄉(xiāng)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為契機,充分發(fā)揮“法律明白人”的帶頭作用,秉持“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是普法主陣地”的理念,讓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3.jpg

4.jpg


針對農民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矛盾糾紛隨機性大的特點,水源司法所精心總結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創(chuàng)新普法方式,找準農村普法的最佳時機,組織開展法治座談會、田間地頭現(xiàn)場講法、法治圖書閱讀等活動,讓普法宣傳真正走進鄉(xiāng)村,走進群眾心里。水源司法所所長李發(fā)仁積極與上級司法行政部門銜接,打造了水源鎮(zhèn)法治文化廣場,滿足了村民在休閑娛樂時學習法律知識、交流法律問題的需求。近兩年來,水源司法所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126次,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舉辦法律咨詢和普法講座20場次,進校園講課12次,有效增強了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意識。


5.jpg


心系群眾 釋法析理

耐心細致止紛爭


“不回避、不推諉、不怕難、耐得煩、敢擔當”,這是糾紛當事人對水源司法所的一致評價。在水源鎮(zhèn),各類涉農糾紛時有發(fā)生,這些糾紛不僅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更影響著鄉(xiāng)村的和諧穩(wěn)定。此前,多名群眾與某玉米制種公司因欠款問題發(fā)生矛盾糾紛。李發(fā)仁所長得知后,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安撫群眾,并組織調解。但因分歧過大,雙方始終僵持不下。李發(fā)仁便像陀螺一樣輾轉雙方之間,反復磨合訴求,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調解,召開10余次群眾會,集中普法3次,糾紛才得以妥善解決。如今,農戶們見到李發(fā)仁,總會由衷地說一句“多虧了李所長”。


水源司法所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讓黨委和政府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為導向,以“部門協(xié)作、條塊結合”為工作原則,以“調百家事,解千家難,暖萬人心”為工作目標,探索出“五+調解”工作法,即排查+調解、包案+調解、普法+調解、多元+調解、回訪+調解。近年來,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36起,成功率達98%。積極配合綜治中心開展警調、訪調、訴調對接,成功化解三調案件85件,其中警調47件、訪調7件、訴調31件,有效解決了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立足本職 幫管并施

主責主業(yè)顯擔當


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是司法所一項重要工作,關乎社會安全穩(wěn)定大局。水源司法所按照“銜接好、監(jiān)管好、引導好”的工作思路,對社區(qū)矯正對象實行“六化”管理,即思想匯報制度化、集中教育多樣化、檔案資料規(guī)范化、公益活動特色化、幫困解難深入化、考核獎懲公開化,持續(xù)推動社區(qū)矯正工作提檔升級。


社區(qū)矯正對象小陳,年僅20歲就因尋釁滋事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兩年。李發(fā)仁在與小陳的日常接觸中發(fā)現(xiàn),小陳長期在酒吧工作,社會交往復雜,自控能力較差。針對小陳的情況,李發(fā)仁精準制定矯正方案,一方面加大普法力度,開展警示教育;另一方面給予人文關懷,積極為他排憂解難,還推薦小陳參加裝載機培訓,全力鋪就新生路,幫助他順利回歸社會。


6.jpg


多措并舉 拓展渠道

法律服務出實效


水源司法所不斷拓展公共法律服務,創(chuàng)新便民利民舉措,提升服務水平,全力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特色化、精準化、便捷化發(fā)展。秉持“最多跑一次”的服務理念,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積極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督促律師簽訂法律顧問合同,建立法律服務微信群,讓村民通過手機微信就能享受到“零距離”的法律咨詢服務。


同時,水源司法所還重點關注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軍人軍屬等重點群體的維權工作,主動了解低保家庭、特困供養(yǎng)人員、重度殘疾人、“三留守”等人群的法律訴求,宣傳法律援助流程,明示法律援助申請渠道,切實保障這些群體的合法權益。近兩年來,水源司法所開展法律服務活動20余場次,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253人次,進行法律援助初審35人次,充分滿足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法律服務需求。


7.jpg


未來,水源司法所將繼續(xù)秉持初心,以堅守與擔當,深化法治實踐,創(chuàng)新服務舉措,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生生不息的法治動能,讓法治之光在這片土地上越發(fā)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