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甘肅法院這樣做

責任編輯:孔令聞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字號:A A    顏色: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要求,2019年8月以來,全省各級法院加快機制創(chuàng)新、流程再造,全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積極將兩個“一站式”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努力打造出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新模式。

  兩個“一站式”工作推進以來,智能精準的訴訟服務讓老百姓耳目一新,快捷高效的多元解紛新舉措令老百姓贊不絕口。兩個“一站式”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人民群眾帶來了跨越性服務升級,為人民法院工作帶來了司法高效率,有效了推動訴訟服務架構重塑和多元解紛路徑重組。

  融入大局聚合力

  5月9日,高臺縣法院同巷道鎮(zhèn)司法所聯(lián)動調處,成功化解了一起承攬施工引發(fā)的矛盾,并趁勢將該案執(zhí)行完畢。近年來,高臺縣法院進一步完善“一庭三所聯(lián)動”化解矛盾糾紛機制,積極延伸矛盾糾紛化解觸角,切實加強與司法所、農村調解組織及人民陪審員的溝通聯(lián)系,相互“借力”,形成“合力”,實現(xiàn)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優(yōu)勢互補和深度融合,切實將糾紛解決于萌芽狀態(tài),不斷筑牢化解矛盾“第一道防線”。

  兩個“一站式”工作推進以來,全省各級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治理大格局之中,以多元主體參與、多方責任共擔、多種機制共振、多種資源整合為著力點,以風險防控職能延伸、訴前解紛關口前移為突破點,立足司法職能推動形成解紛格局構建、解紛資源匯聚的“楓橋經驗”。

  玉門市法院與地方共建共治共享,設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在社會治理體制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岷縣政法委印發(fā)《關于在全縣推行矛盾糾紛化解“1+N”工作法的意見》,岷縣法院在黨委領導下,切實發(fā)揮人民法院定紛止爭“門診部”的作用,形成“多元一體、審調融合”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金昌兩級法院建立了過濾分流、內引外聯(lián)、引導調解、訴訟服務、訴調對接“五種功能”銜接的“法官聯(lián)系點”,將快捷高效的解決矛盾糾紛機制延伸到網格化轄區(qū)的“神經末梢”。平川區(qū)法院、岷縣法院、渭源縣法院等部分法院去年案件量增幅呈下降趨勢,訴源治理初顯成效。

  多元調解減訴累

  面對案件數(shù)量迅猛增長的現(xiàn)實問題和“案多人少”的巨大壓力,甘州區(qū)法院黨組找準癥結、深挖潛力,積極探索“三治”融合的路徑,著力完善“分調裁審”的配套改革措施,逐步形成了實施“三次分流”,強化“七個支撐”的工作思路。2019年,甘州區(qū)法院向綜治中心分流案件5401件,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化解883件,訴前調解的觸角延伸有效緩解了當事人的訴累。

  全省各級法院致力于推動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以人民調解、行業(yè)調解、專業(yè)調解的精準對接,復議、仲裁、公證的有效銜接,切實實現(xiàn)多元解紛的多層次發(fā)展路徑。慶陽中院積極探索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與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支行進行溝通交流,共同營造提升金融法治營商環(huán)境。新區(qū)法院與新區(qū)消費者協(xié)會共同開展消費糾紛訴前調解工作,成立蘭州新區(qū)消費糾紛訴前調解中心,實現(xiàn)了司法資源與專業(yè)解紛資源的有效整合。

  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法院共對接特邀調解組織1111個,聘請?zhí)匮{解人員3514名。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訴前委派調解案件15915件,訴中委托調解案件24188件,在訴訟外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快捷的糾紛解決渠道。

  司法便民有速度

  “真沒想到六年的糾紛在幾天內就解決了。”在蘭州鐵路運輸法院,一位案件當事人在訴前調解中心的協(xié)調解決下,當場撤訴。

  3月,趙某某與蘭州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行政協(xié)議一案,因涉及多年來房屋拆遷安置問題,糾紛一直未能解決。經訴調對接中心組織各方調解,原告當場撤訴,有效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行政糾紛的實質性化解。

  如果說調解是糾紛化解的“特效藥”,速裁則是訴內解紛的“微創(chuàng)手術”。

  2019年以來,全省各級法院在兩個“一站式”建設中,堅持高效快捷的服務理念,依托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機制改革,努力為訴訟當事人提供最大便利及高效率的糾紛解決模式,推動司法為民駛上“快車道”。蘭州市城關區(qū)法院速裁團隊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在一起案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入“互聯(lián)網+”辦案模式,提高了訴訟效率,最終被告通過微信轉賬方式向原告償還了借款,原告撤訴;隴西縣法院運用速裁機制,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迅速審結了一起異地訴前財產申請保全案,體現(xiàn)出法院簡案快審、糾紛速結的司法服務功能。

  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速裁快審案件55595件,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審判效率,縮短了辦案周期,減輕了群眾訴累,為及時快捷化解社會矛盾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提升服務顯擔當

  在訴服大廳配備的自助立案終端,引導訴訟群眾自助立案;配備訴訟和執(zhí)行風險評估自助終端,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生成評估問卷,引導當事人降低訴訟風險;配備智能訴狀自助終端,通過人工智能引導當事人自動生成和打印訴狀……如果不熟悉自助設備,法院還有專門的導訴員會隨時提供幫助,讓當事人能準確、高效、快速辦理案件。

  這樣的便捷,得益于全省法院全力打造的立體化、零距離、全方位的訴訟服務格局。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以兩個“一站式”建設為主線,始終將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作為訴訟服務發(fā)展新動能,推動形成以電子訴訟服務為核心,貫穿“廳、網、線、巡”于一體的“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實現(xiàn)了“走進一個廳 事務全辦結”的無縫銜接流程化辦理。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訴訟服務工作,省法院連續(xù)下發(fā)《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導全省各級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為當事人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服務,使訴訟服務平臺應用在疫情期間“大展身手”,成為老百姓點贊的“民生工程”。截至4月30 日供申請網上立案12842件,跨域立案942件,生動詮釋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的司法為民理念。

  平臺對接提成效

  全省各級法院強化平臺應用創(chuàng)新思維,以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繁簡分流平臺、12368熱線平臺的深度運用為當事人提供“一網解紛”的智能化牽引。

  “不用上法院,手機上就能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平臺真是幫了大忙了。” 1月31日,秦安縣法院在線辦理了一起司法確認案件,信息化平臺切實解決了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人民調解平臺化解糾紛,以調解力量線上“下沉”的方式,不斷提升線上糾紛化解的能力和水平。開辟司法確認“線上”綠色通道,以司法確認的快速立案、快速辦理,有效暢通了訴前調解和司法確認的對接渠道,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一站式”糾紛化解所帶來的便利。

  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要求,甘肅作為全國法院集約化送達工作試點省份,各級法院積極探索實踐,以提升運用實效、融合本土特色為出發(fā)點,總結具有甘肅特色的亮點經驗,已初步形成全省法院集約化送達模式新路徑。目前,全省法院正積極加快推進送達、保全、律師服務平臺的對接部署,以兩個“一站式”多渠道精準對接有效實現(xiàn)“智慧訴訟服務”的優(yōu)化升級。

  下一步,全省法院將積極貫徹落實最高法院的各項工作部署,準確把握兩個“一站式”基本內涵,切實增強司法為民宗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將工作任務再細化、再壓實,切實把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成為回應群眾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平臺”,彰顯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