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昌監(jiān)獄 郝建山
總是被身邊那些平凡的人感動著。只是在一瞬間,真誠樸素的美麗與簡單純粹的善良,便直抵自己內心深處。那顆被喧囂的城市和光怪陸離的自媒體信息浸染得浮躁許久的內心,便得到了超凡脫俗的蕩滌和潔如雪域的洗禮,燦若驕陽。
隨著老家土地流轉,孩子上學,小陳全家來到了城里。離開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想要在這個車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城市立足,兩口子著實犯了難——實在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手藝。最后還是老母親給出了主意——賣饅頭。倒面粉摻水、撒酵母放堿、和面分劑子,團揉發(fā)泡、燒水上籠屜。有哪個莊稼人不會蒸饅頭呢!原料單一,門檻低;投入不多,見效快。無論什么人,饃饃面條總是永遠的主食??此谱詈唵纹胀ǖ臇|西,卻也是人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東西。小兩口頓覺豁然開朗。說干就干,找店面、置家當、進原料,全家人都忙碌了起來。在一個寒意尚未退卻的清晨,又白又暄的饅頭帶著淡淡的麥香,伴著氤氳升騰的蒸汽和大家見面了。一個一元錢,顧客花最少的錢得到了想要的滿足,也讓城里人久違了的“媽媽味道”又回到了身邊。生意越來越好!老母親又發(fā)話了:蒸饅頭手藝雖然簡單,卻和種莊稼一樣,即使再忙,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位,不能湊合含糊。種莊稼要深耕細耙,澆水施肥守時令;做生意要吃苦耐勞,貨真價實憑良心。生意要想干的長久,誠實守信最重要,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
建筑工人彭哥,離開老家到這個城市打工已有多年,只有在冬天工地停工之后才會返回老家和妻兒團聚??粗錆M希望的眼神和樂觀平和的面龐,很難想象他是個異鄉(xiāng)打工人。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在這個城市里干著最臟最累的活。盡管起早睡晚,風吹日曬,整日與鋼筋混凝土打交道,但下班之后,他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哼著小曲,騎著電瓶車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綠地公園。每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一副輕松愉快的笑臉。閑暇時和他聊天,他說雖然自己是個外鄉(xiāng)人,但是看著參與修建的學校,老師和孩子們已經在里面工作學習,快樂成長;看著參與修建的醫(yī)院,醫(yī)生和病人進進出出,守護健康;看著參與修建的住宅樓在夜幕降臨時,萬家燈火,寧靜安詳……眼前的這一切,都會使自己內心油然而生出莫名的成就感。雖然自己租住在單間小平房里,但這個高樓聳立、不斷繁榮發(fā)展的城市背后有自己付出的汗水、貢獻的力量,比起這些,掙錢僅僅只是一個方面。
環(huán)衛(wèi)工人王姨,每天的工作地點就是小區(qū)門前的馬路。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凌晨4點,她都會準時開啟一天的工作。無論是冬日寒風,還是夏日熱炎,她總是穿著環(huán)衛(wèi)服,包裹的嚴嚴實實。馬路上的煙頭、紙屑、枯枝,還有各種各樣的雜物在她的“關照”下,總是很少映入別人的眼簾。當然,她的容顏似乎也一樣,很少有人看見。臘月的一天,蔬菜店的小楊一個人忙里忙外,實在沒顧上照看自己五歲的女兒,等到夜幕降臨時,才發(fā)覺孩子已經許久不在自己身邊。問鄰居,問路人,四處找,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有任何線索。身心俱疲,近乎絕望的小楊準備要撥打110求救時,隱約看見,馬路的遠處一個人正手拉著一個孩子走來,環(huán)衛(wèi)服特有的熒光條在路燈下閃閃發(fā)亮。原來是王姨在回家的路上發(fā)現了迷路的孩子。正當小楊想著要如何感謝時,她卻輕輕地摘下口罩,笑著說:“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還說什么感謝。”王姨靦腆而又充滿希望的笑臉終于展現在大家面前。打掃馬路,給陌生人指路,攙扶跌倒的老人……王姨總是盡自己所能為大家服務著。她在守護著這座城市最基本的要求——潔凈,更助推著這座城市最崇高的追求——文明!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里,愿每一個人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美麗的心靈逐夢前行,譜寫出屬于自己的平凡之歌。(本文圖片由AI生成)